栏目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利用RFID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Hits:191642018-09-25 09:34:24 Source: RFID世界网

目前,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话题。造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作用发挥不够,具体表现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工作滞后;检验检测水平不高;防止和制止制假售假的技术手段不完备;问题食品药品的召回效率低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提供了一种唯一标识物品的方法,成为对物品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将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并结合相应的后台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定位和跟踪,达到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管理目的。

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两种方法可实现对整个食品药品供应链的信息跟踪:一种方法是自上游向下游的跟踪,称为追踪(Tracking或Trace Forward),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另一种方法是自下游向上游回朔,称为追溯(Tracing或Trace Back),即消费者从销售环节发现购买的食品药品有安全问题,可以层层向上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

将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完整、准确的食品药品供应链信息记录,即对食品药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和记录。在食品药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不仅要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药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成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

在食品药品的生产阶段,生产者把产品的名称、品种、产地、批次、生产者信息及其他必要内容存储在RFID标签中,对初始产品的信息和生产过程进行记录。

在加工阶段,利用RFID标签中的信息对产品进行分拣,符合加工条件的产品才允许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对进入加工环节的产品,利用RFID标签中记录的信息,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加工完成后,把加工者信息、加工方法、加工日期、产品等级、保质期、存储条件等内容添加到标签中。在运输和仓储阶段,利用RFID标签和沿途安装的固定读写器跟踪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和运行时间。在仓库进I:3、出口安装固定读写器,自动记录产品的进、出库;利用标签中记录的信息,可帮助判断产品适合存储的时间;在出库时,根据存储时间选择优先出库的产品;还可以实现快速盘点,帮助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库存状况。

在销售阶段,商家或医院利用RFID标签了解购人产品的状况,对产品实行准入管理。结账时,利用RFID标签可实现快速结账。商家或医院可以把本企业名称、销售时间、销售人员等信息写入标签中,在顾客退货和商品召回时对商品进行确认。

由于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从而确定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问题产品的范围。消费者也能利用RFID标签,确认购买的产品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在召回的范围。

此外,在把信息加入RFID标签的同时,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消费者或购买单位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产品。

由此,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完成食品药品基于覆盖供应链。

全流程的数据记录和数据与物体之间的可靠联系,可确保食品药品来源淆晰 并可追溯到原材料产地,以及生产、加工、物流过程等所有环节。

安全管理目标:食品药品安全“源头”追溯和食品药品供应链透明化管理。同时,为了满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由政府牵头,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关联企业和部门的信息接入和共享,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的端到端监管。

RFID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

1、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已制定了多个RFID标准,但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如果RFID标签采用的编码系统不统一,或整个供应链上的使用频段不统一,会造成信息读写、查询、跟踪及追溯的不便,甚至可能无法实现RFID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RFID技术应用的统一标准,容易给区域之间的贸易带来障碍,也使得市场上食品药品的安全标准参差不齐,从而削弱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辨别能力,导致对应用RFID技术标识的食品药品不信任。

2、成本偏高

供应链上的参与方需要购买RFID相关设备并进行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而也阻碍了RFID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可以先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使用;对于低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在装箱后,以箱为单位使用。

3、利益分配

RFID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会增加相关设备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和交通环节的效率,也可以在销售环节提高产品售价,从而获得收益。因此,从上游的生产加工厂商,中间环节的运输、仓储企业,到下游的销售终端,整个供应链上的参与方如何进行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将是企业应用RFID技术的主要顾虑之一。

4、信息诚信风险

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在整个供应链上,如果某一环节出现诚信危机,例如个别供应链参与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那么RFID标签所记录的数据便毫无意义。

5、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中需要防止对RFID标签内容的非法读写,保证数据安全。可以使用加密技术对RFID标签的内容进行加密,只有被授权用户才能对RFID标签内容进行读写操作。

RFID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有些国家已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欧盟的食品可追溯系统,主要应用在牛肉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保持生产和监管的透明度及产品完整详尽的个体信息。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畜牧标示和追溯系统(NLIS),主要用于牛羊饲养,加入NLIS系统的牛必须使用统一的电子耳标,羊使用统一的塑料耳标。日本自2001年起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农产品履历制度,用来实现对农产品产销的追踪。

美国Purdue Pharma制药公司已将RFID标签作业与单一药瓶包装生产线的流程成功整合,将RFID标签贴于OxyContin(一种麻醉止疼药)药品的包装瓶上,对其进行流向追踪及监控。此外,Pfizer制药公司对其生产的Viagra药品也有类似应用。美国还制定了使用RFID技术对药品进行追踪和追溯的药品电子履历(e—pedigree)法规。

我国农业部948项目“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课题中,将RFID技术应用于畜牧业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环节,全面引入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管措施,建立“从农场到餐桌” 的食品供应链追踪和追溯体系。2006年9月底,带有RFID标签的第一批“金卡猪”在成都上市。2007年2月,我国完成了肉牛生产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目前,已完成了基于RFID的生猪和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的应用。

2006年,上海市进行了“药品RFID供应链信息平台”的试点工作,此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电子标签监控平台和实现RFID技术在特殊药品流通中的应用。此平台的建立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实现监管工作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防止制假售假,提升事故处理能力。

此外,国内一些大型制药企业也有引入RFID技术的考虑。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RFID技术实现自动追溯的实例寥寥无几,食品药品行业的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

RFID技术在食品药品发展对策

安全管理应用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实施电子标签管理制度。

RFID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RFID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研发机构间的大力协同和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的力量来引导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统一编码标准

可以由政府牵头,组织行业协会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编码体系。另外,行业协会的成立将有助于加强食品药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保证录入信息的完整统一。

2、促进RFID关键技术攻关

RFID标签成本和RFID技术在不同类型食品药品供应链中的应用方案都是应用中急需攻关的关键技术。政府可以从技术、人才、资金或政策等方面支持扩大应用项目的规模,促进各种RFID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3、启动应用示范

我国生猪和肉牛生产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肉类食品的全程质量和安全追溯管理已具有一定实力。政府应积极推广这些项目成果的实施应用,为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提供成功的范例,消除企业的顾虑。

4、构建应用平台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急需建立完善的中间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应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委和行业领头企业共同搭建,通过政府的公信力来解决RFID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诚信危机。

从目前看,政府的主导作用在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将持续,但仅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研发机构问的大力协同和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使得RFID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走向成熟。

【Editor:RFID世界网